有生之年,狭路相逢,终不能幸免...——王菲《流年》
男孩第一次见到女孩,是在大一新生的军训上。
女孩个头不高,但是皮肤很白,笑起来有些冷,又很甜,在一队女生中格外显眼。
男孩突然就动了心,那个身影刻了进来,怎么也挥不去。
军训结束,班级进入日常学习。女孩每天准时上课、下课,晚上自习,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。
男孩鬼使神差一样,复制了女孩的所有行程。只不过,远远躲在女孩身后,假装偶遇。
因为是同班,两个人慢慢有了交流,相熟起来,像所有同学和朋友那样。
但是,男孩从一开始就抱有别的心思,每当透露出一丝意思,就被女孩一声“哥们”堵住了嘴。
大一下学期,多了一些课外选修课。女孩选了交际舞,男孩也跟着选了过来。课外活动,女孩参加了话剧团,男孩也参加了。
班里所有人都看出了男孩的“意思”和坚持,可是女孩一直闪躲。
交际舞课上,女孩选了自己的女舍友当舞伴,对伸手过来的男孩调皮的吐着舌头。
话剧团里,女孩和高年级的学长们搭着戏,而剧中的男孩,成了连台词也没有的路人甲。
不愠不火、不远不近、若即若离,男孩在大学第一个学年,就已经迷失了自己。
终于,男孩下定决心,不再跟着女孩的节奏,自己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,一个人上课、吃饭、打球、跑步,似乎找回了轨迹。
下半学期春天,班级组织郊游,到了附近的湖边。
一路走、一路看,等男孩回过神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和女孩已经比肩,而其他同学,有意无意的走远了。
男孩偷看了女孩一眼,女孩眼神有些嗔怒,又带了一点渴望。
就这样走着,湖水微微涟漪,栖息的野鸭子戏水,湖边柳条垂下,爆出嫩绿的烟气,慢慢激发出沉睡的荷尔蒙。
初春的风很软,像带了钩子,把两个人的心越拉越近,把手也拉到了一起。
旅程结束,各自回到寝室,突然下了一场小雨,小到让人无法察觉。
男孩和女孩的手机却同时收到一条消息:“下雨了。”
(2)
孤单
是一个人狂欢。
狂欢
是一群人的孤单
——阿桑《叶子》
男孩从来没有想到,缘分来得这么突然,和分手一样突然。
对男孩来说,大一的暑期变得很漫长。在短信联系了一个月以后,女孩说,她想静一静,就没有了音讯。
临近开学,终于又恢复了联系,但是言语之间,男孩察觉出莫名的疏远。
开学返程,男孩约定好去接站。当他带着礼物,张开双臂,想给女孩一个拥抱时,女孩却抗拒的躲开。
两个人打了一辆车,一路沉默,回到学校。
在宿舍门前,女孩终于说出了那句话,分手吧。
男孩虽然有了心理准备,但是,从女孩嘴里确认后,依然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了。
他问女孩为什么,女孩只回过来一句“不合适”。
分手的日子,男孩变的异常敏感,明明不在一起,却依然关注着女孩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总是暗自揣摩着她的心思,虽然每次都猜错。
而女孩却像获得了新生,每天容光焕发,学习、逛街、购物,甚至还学会了十几种妆容。
到了大三,男孩开始疯狂的参与校外活动,像逃避,又像自杀式的撞上满世界的尖刺。
而女孩,找了新的男朋友,出双入对。
偶尔遇到,女孩给男孩介绍,男孩也会客气的打一声招呼,然后很“社会”的交谈,好像自己是女孩的哥哥,在劝新男友对女孩好。
转过身,男孩总会愣上半天,一边平复心情,一边拔除心里的尖刺。
大三快结束了,男孩躲在宿舍写文案。大四,他已经准备离校实习了。
电脑屏幕上,突然弹出了女孩的消息,只有六个字。
“对不起,我爱你”
男孩愣了一下,突然哭的像个孩子。
那天晚上,男孩约了女孩,两个人吃饭、喝酒、说话,抱着哭成一团。
谁也不知道那晚他们说了什么,别人只知道,第二天,男孩提前离校实习;女孩和男友分手,加入了考研大军。
最后的校园时光,两个人再无交集。
(3)
后来
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
可惜你早已远去
消失在人海
——刘若英《后来》
大学毕业是一道分水岭,能爱的人和不能爱的人分开阵营,踏入各自的生活。
在生存面前,校园感情更显得苍白无力。
毕业后,男孩留在了学校的那座城市,女孩考研去了外地。
男孩在商界摸爬滚打,慢慢有了自己的天地。
忙碌中,有人给男孩介绍对象,长的不算漂亮,但是非常温柔,会做饭、会照顾人,会包容男孩所有的焦躁、鸡血。
男孩终于下定决心,娶妻、生子,躺上了“热炕头”。
婚后的生活,酸甜苦辣,男孩偶尔也会想起女孩。
大学班级偶尔会组织活动,群里男孩女孩表现的都很活跃。等群里的热闹散去,两个人偶尔也会聊天,说说家长里短。有的时候,只是问一句,“最近还好吗?”等回来一句“挺好的,你呢?”
再回复一句“挺好”便没了下文。
有时候女孩也会找男孩诉苦,说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,已经彻底陷进去了。
过段时间,女孩再打电话过来,说她被骗了,男人就是骗子。
电话里,女孩哭的很痛;电话外面,男孩刚刚满月的二宝也哭了起来,妻子抱起来哄。
男孩一句话不说,等女孩哭完。女孩说,心里好受多了,男孩说,晚安吧,挂断电话。
看着温柔的妻子、可爱的孩子,男孩心里升起一阵暖流,熟练的拿起奶瓶,倒水、加奶粉,用手背试温度,递到孩子嘴里。
半夜,媳妇孩子睡着了,男孩想起女孩的哭声,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松动,陈年旧事像胶片一样浮起,又慢慢淡去,伴着进入梦里。
男孩知道,自己并没有忘记女孩。
而女孩,也有意无意提起,如果回到当年,如何如何。
但生活就是生活,可以后悔,却再也无法回头。
(4)
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
在街角的咖啡店
我会带着笑脸
挥手寒暄
和你坐着聊聊天
——陈奕迅《好久不见》
男孩非常喜欢《挪威森林》里的一句话,“迷失的人迷失了,相逢的人会再相逢”。
每当听到这句话,他就会想起曾经在一起同窗、共事的兄弟姐妹们,想起那些青涩而美好的回忆。
也包括,会想起女孩。
在男孩的心里,不只一次冒出这样的设想:若干年后,他和女孩再次相遇,会在哪里,什么情景,会说什么话,会不会给彼此一个拥抱。
即使男孩结了婚,这样的念头还是会偶尔浮现,一闪而过。
毕业的第十个年头,群里铺天盖地都是十年聚会的呼声。
那一年,他们班里最后一个单身男同学脱单,邀请同学们参加婚礼。
婚礼地点,就是学校的那座城市。
女孩私信男孩,能不能接她。男孩答应了。
接站的前一晚上,男孩彻底失眠了,翻来覆去都是女孩的影子。甚至,心里还冒出一些大胆、荒唐的想法,但又被自己狠狠否定了。
纠结了一晚上,男孩出发前,把这次行程告诉了妻子,特意说明,去接的是初恋、前女友。
妻子犹豫了一下,很快恢复了微笑,说等他回来。
城市的高铁站,女孩出现在男孩的视线中,像十几年前那样,从人群中挤出来,带着满脸的倦意。
男孩挥了挥手,很自然的接过女孩手里的包,把女孩迎进车里。
去婚礼的路上,两个人才慢慢明白那句“挥手寒暄”,一路尬聊到婚礼现场,又尬聊到返程。
当时想像了无数次的重逢,就这样索然无味的发生,又尴尬无趣的结束了。
送到车站,女孩下了车,男孩才突然有了一丝伤感。
男孩说,他不送进站了。女孩闪过一丝失落,又很快调整过来,笑着挥手再见。
男孩坐在车上,目送女孩离开,目不转睛。
女孩转身进站,一次头也没有回。
男孩突然想起那句歌词的下几句:
不再去说从前
只是寒暄
对你说一句
只是说一句
好久不见
……
(5)
若干天后,班级的十年聚会如期而至。
多数同学都拉家带口参加聚会,男孩也是。
大家说着这些年的经历和变化,就着酒咀嚼酸甜苦辣,不知不觉都有了几分醉意。
男孩醉了,带着女儿给大家献歌,一首《后来》唱的撕心裂肺。
唱完,男孩看着女孩说,这首歌献给我曾经爱的人。
转脸,看着妻子说,也感谢一直爱我,也是我爱的人。
眼神中,多了几分释怀,也多了几分溺爱。
十年,曾经的男孩女孩已近中年。
也许只有到了输不起、放不下、拿不动的年龄,我们才会真正发现,我们放不下的初恋,只是我们放不下的青春。
而已?而已!

评论
访客
回复分别后的前几年,还是比较伤感的。